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之际,为进一步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牢记初心使命,以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攻坚克难、争创一流,致敬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校党委从全校范围征集遴选出14位优秀共产党员,精心采编他们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岗位上干事创业的动人故事,今天推出“不忘初心、礼赞祖国——我身边的共产党员故事”系列内容的最后一期,欢迎各位党员阅读学习。
个人简介
陈星,女,汉族,1992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苏州大学体育学院2016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苏州大学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现任体育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副书记、团委学生副书记、国旗班指导员。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江苏省第十九届运动会体育道德风尚奖运动员、苏州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共青团干部、三好学生,曾获苏州大学王晓军精神文明奖、美德学生奖学金、牛尾英才助学奖学金、综合奖、学习优秀一等奖、文体活动专项奖等,服役期间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优秀士兵一次、嘉奖两次,获得河北省军区优秀共产党员、岗位练兵比武先进个人、军事技能先进个人等荣誉,先进事迹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友报等媒体广泛报道。戎马三秋暖,抵御一世寒。她是巾帼不让须眉、青春建军功的战士,也是携笔从戎、报效祖国的勇者,更是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的青年党员。从大学生入伍成为女兵,再到退役复学成为大学生,她都是一颗闪亮的“星”。无论是作为一名军人,还是一名学生,她始终冲在最前面,从未停止过向前,她就是陈星。高中时,陈星是体育训练队的一员。为了能够考上苏大,她披星戴月忙训练,与操场相伴,与杠铃死磕,与时间赛跑。终于在八年前的夏天,她如愿收到了苏州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陈星是家里第一个大学生,是全村的骄傲。“妈没有文化,就希望你在大学里大干、苦干、特干,给弟弟做榜样。”开学时母亲的嘱咐,她谨记于心。她从小就有参军梦,坚强果敢的她在大学里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参军入伍。陈星同志是江苏淮安人,从小就受到周恩来精神的熏陶。进入部队后,她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凡事都冲在最前面,敢拼搏、讲奉献。部队有个规矩,叫到名字的时候就要大声答“到”。五年的军旅生涯,她讲过最多的话就是这个“到”字,打扫卫生的时候、出公差的时候、站岗执勤的时候、机房值班的时候、军事训练的时候……虽然是个女孩子,连队里通厕所、修门锁都找她,哪里需要她就到哪里。退伍三年多了,这一声“到”,至今未改过来。记得有一次在凌云楼办理事务,结束后刚进电梯,办公室老师因为有事又叫了她,当时她响亮的一声“到”吸引了所有师生的目光。2013年7月1日是陈星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且是同批女兵里第一个入党的人。她的初心是做一个有价值的人,做一个被需要的人,做一个始终冲在最前面的人。“我愿意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冲锋陷阵,拼死效忠。”她是这么说的,也确实是这么做的。在2014年的军事比武中,她带领自己的超级战队奋勇向前,在最后扛沙袋冲刺时,眼看一个战友体力不支,她立马扛起两个沙袋往前冲。那一刻,所有观战的首长都站起来为她鼓掌。虽然脚底磨掉了皮,筋疲力尽,但她凭借强大的毅力硬是撑到了终点,最终获得了冠军。那一年,她荣立个人三等功。直到现在,部队的训练场上还放着她的照片,鼓舞着一批又一批的战士们。2016年12月,她一期士官期满,婉拒了连队的多次挽留,选择了退伍复学。战友之间多年的摸爬滚打和并肩作战,一起吃过的苦和收获的甜,让她早已把部队当成了家。虽然舍不得离开,但是一想到还没有完成的大学生活,想到搁浅的校园时光,她的内心充满了憧憬与期待。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在哪里都可以演绎最好的自己。五年的军旅生活,她几乎已经和外界脱轨。回到大学校园,她积极调整种种不适,做班级工作时认真仔细,常常加班到深夜。同学们对她也特别信任,不管谁有什么烦心事或是遇到困难,她都会耐心地开导和帮忙,大家都亲切地叫她“星姐”;同时兼修四年课程的她,每天早出晚归,最忙的学期几乎每天都有八节课,却取得了学年成绩排名班级第四的佳绩;2017年7月,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她组建“红心千里行”党员志愿服务团,远赴重庆红岩村、渣滓洞等地进行红色探访,带领学生党员和学生骨干学习先烈事迹,在革命传统教育中筑牢信仰之基。2018年,陈星作为校女足成员参加第十九届省运会,尽管比其他队员年长了好几岁,但集训期间毫不含糊。“越是老了,越是要加量训练跟上年轻队员的体能”。陈星身上有很多旧伤,有一次她开玩笑地说:“蹲下去听着这咔擦咔擦的声音,我真怕自己哪天站不起来了。”即使这样,她也从不退缩,左脚舟骨塌陷,她就往鞋子里多垫鞋垫顶着。阴雨天是她最痛苦的日子,常常疼得整夜睡不着觉,但是在任务面前,她像从未痛过一样,坚持上场,不遗余力。这种拼搏精神鼓舞着队友们纷纷迎难而上,刻苦训练,奋战赛场。陈星认为,她首先是一个兵,再是一个女兵;先是一个人,再是一个女人。虽然没有活在战火硝烟的年代,她却在心中装满了党和国家。如果说当兵是命中注定,那么一定是为了让她和党撞个满怀。不管做任何事情,她始终铭记自己的入党誓言,坚持母亲教导的“两横一竖”原则——干。退伍不褪色的她担任了校国旗班指导员,用自己在部队所学指导国旗班一次又一次出色完成校运会、院运会、清明烈士陵园扫墓以及毕业典礼等任务。去年国旗班被评为苏州大学王晓军精神文明奖先进集体,今年她获得了“国旗班优秀指导员”荣誉称号。每一次面向国旗,每一次注视党徽,她的脸上是笑容,眼里是坚定,心里是踏踏实实的归属感。入党六年来,陈星同志在平凡之中执着坚守,在奋进路上勇往直前,她用敢于拼搏的意志、认真负责的态度、忘我奉献的行动,诠释着当代优秀大学生党员的使命和担当。她时刻冲锋在前,敢担当、能吃苦、求进取、甘奉献,她是一颗闪亮的“星”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了别人前行的路。个人简介
马国元,男,1996年12月生,中共党员,苏州大学传媒学院2016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本科生。现任苏州大学传媒学院团委兼职副书记。他创建苏州大学“行之有声”志愿服务团队和“i辉印”公益工作室,他和团队连续三年奔赴贫困地区乡村中小学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援教活动,受益留守儿童1000余人,志愿服务总时长5000余小时,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媒体报道40余次。他荣获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江苏省十佳团支书、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员、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江苏省魅力团支书、苏州大学五四青年奖和苏州大学自强自立标兵等荣誉称号。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他出身寒门不畏挫折砥砺前行;他逐梦苏大身兼多职踏实奋进;他饮水思源翻山越岭致力公益。他是孩子们心中的“马老师”,更是老师和同学们身边的好助手。他就是来自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本科生党员马国元。马国元来自安徽省大别山余脉桴槎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家境贫寒的他自幼刻苦读书,立志走出大山。高中时期他因病多次住院治疗,但并未因此影响学业, 他坚持带病上课,挑灯备战高考,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被苏州大学录取。
进入大学以后,马国元深感一切来之不易,他默默告诉自己,这里将是梦想开始的新起点。他常常白天穿梭在各个教室之间上课,晚上复习完成作业和准备科研竞赛。经常来不及吃饭,就吃几个馒头对付过去,大一上学期他便将大学期间所有的通识选修课程全部修满且均高分通过。三年来,他平均学分绩点达3.8,专业排名年级第二,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奖学金。看着他密密麻麻的课表,周围同学常常表示不可思议。但在马国元看来,尽早修完学分可以争取更多的空余时间,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马国元整整坚持了三年报名参加“青年中国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一次次的落选并没有阻止他前进的脚步,在一次次的失败中他总结经验,并于2019年再次组建团队。通过夜以继日的选题讨论和方案设计,最终他所申报的“新时代的‘南天一柱’——粤港澳大湾区影视基地集群化发展调查研究”课题项目成功入围全国100强,并最终入选全国30强,拿下了该项目的最高荣誉,实现了学校传媒专业在该项目上零的突破。作为一名学生党员骨干,马国元不仅个人学习优秀,还积极带动身边同学认真学习、参与比赛。2017年,学校鼓励同学们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由于身边的同学对创业知识不了解,积极性不是很高,马国元向学院毛遂自荐,并带着同学们一起设计项目书参加比赛。在距离截止日期只剩四天的时间里,他每天都在教室里与同学们头脑风暴,设计编写项目书直到凌晨。截至目前,他先后组织的参赛项目已有30余项。
从班级团支书到学院勤工办秘书长,从学院团校秘书长到学院团委兼职副书记,再到本科生班主任助理,马国元用自己踏实的行动和勤恳的态度践行着学生党员骨干的职责。他发现身边的少数民族同学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与老师及同学沟通较少,于是在学院的本科生党员大会上,提出要积极组织少数民族同学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建议,并主动请缨帮助身边的这部分同学。2018年暑期,他帮助学院藏族同学回藏开展支教活动,联络媒体进行活动宣传;2019年初,在一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座谈会上,他结合亲身经历,用质朴的语言给学弟学妹们讲述了自己的青春故事,激励学弟学妹们勤勉自强。
学习之余,马国元将自己绝大部分空余时间都奉献给了学生工作。作为一名学生党员骨干,他始终如一地为身边老师和同学热心服务,积极做同学们的知心人、热心人和引路人。
2017年暑期,为感恩回馈家乡,马国元主动联系家乡基层党组织和清涧村委会,计划回乡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援教活动。在得到党组织和村委会的大力支持后,他创建了苏州大学“行之有声”志愿服务团队,先后接纳了60多名孩子前来参加活动,在互动中传递快乐,在陪伴中体会温情。
大三暑假,周围的同学都忙着实习和为继续深造作准备,但马国元毅然放弃了实习机会,选择到山区投身援教活动,发起了“i辉印筑梦计划”,进一步助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通过“i课堂”,马国元与团队成功为安徽桴槎山区、广西玉林市和江苏徐州市三地带去了书法、美术、朗诵、声乐、舞蹈、摄影、阅读等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兴趣课程,并积极对接苏州大学校友会,为安徽桴槎山区马洼村成功改造了一间多媒体教室和三间常规教室并配备了移动投影仪,增设了30多套崭新的课桌椅。通过“i书屋”,马国元和团队精心选购了100余本适龄图书供孩子们阅读。与此同时,马国元还组织团队积极策划“i心愿”,走访特困家庭,收集孩子心愿,助力实现梦想。马国元组织苏州大学“行之有声”志愿服务团队赴山区挂牌成立“i辉印筑梦计划”公益实践基地
三年来,马国元心系留守儿童,从安徽桴槎山到西藏达塘乡,从江苏徐州市到广西玉林市,从贵州瓦溪乡到云南雨碌乡,再到甘肃陇南市,他和他的团队跨越祖国东西南北,公益步履从未停歇。2019年,马国元受邀参加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青年创客挑战赛,与联合国官员、专家和导师共话乡村教育振兴,助力优质教育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除了援教活动外,马国元还积极与苏州市运管处、贵州瓦溪乡和甘肃武都区等各级党组织沟通联系,先后组织了“我在苏州运管处”党员志愿服务团队、“行之有声”贵州瓦溪乡脱贫攻坚分队和甘肃武都区电商扶贫分队,赴一线记录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他致力成为行动上的先行者,为同学和地方搭建联系的渠道,薪火相传,点燃公益火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进入大学三年来,马国元不忘初心,心怀感恩,用脚步丈量着青春的长征,用汗水浇灌成功的花朵,用爱心传递着公益的火种,以实际行动,彰显了新时代青年党员的崇高理想、过硬本领和时代担当。个人简介
李佳娟,女,1992年2月生,中共党员,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2015年经推荐免试到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攻读硕士学位,2017年经硕博连读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现为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研究生党小组组长、2017级博士班班长,曾任院学生会主席、院研究生会主席等职务,曾获得国家奖学金3次、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2次、苏州大学学术标兵、苏州大学优秀毕业生等荣誉。
李佳娟始终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她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苏州大学研究生“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成员,为我校大学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做出突出贡献。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她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加党员志愿活动,在“风云激荡200年——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历史文献展”志愿讲解中表现突出。作为学生骨干,在严谨、认真、高效地完成所负责工作的同时,学习成绩优异,为同学树立了好榜样。在奋斗的道路上,她初心不忘,向善向上,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风貌。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李佳娟在马信马,在马言马。她积极响应学校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号召,主动请缨并成功入选苏州大学研究生“十九大精神”宣讲团,为广大师生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做出了突出贡献。她精心准备每一次宣讲,曾为了核对一句引言的出处,先后三次跑到阅览室,查阅了数十卷文献进行确认。她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当代青年人的价值选择紧密结合进行宣讲,也常常把自己在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过程中的感想、体会融入到宣讲中去,最大程度发挥了自身的专业优势。在累计1000人次的受众面中反响良好,对我校大学生以青春梦助力中国梦产生鼓舞作用。
2018年10月9日,“风云激荡200年——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历史文献展”巡展活动在苏州大学东区体育馆拉开帷幕。李佳娟作为本次展览的讲解员,以流畅而生动的讲解给前来参观的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位理工科男生说:“她的讲解热情充满活力,让我觉得马克思主义就在我们身边,也让我对学习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位从常熟赶来苏大参观的老师评价她说:“讲得生动、明了,有吸引力。”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能够将马克思的人生经历和主要思想讲述得生动、明了,是她勤研文献、反复演练结出的“硕果”。
身边的同学曾问她:“佳娟,参加宣讲团、担任讲解员等工作,应该很辛苦吧,而且这些都是费神费力的事儿,你干嘛要参加呢?”她回答道:“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了解马克思、走进马克思的世界是每个共产党员应有的自觉。虽然辛苦,但是能得到伟人精神的滋养和党性修养的提升,与此相比,辛苦并不算什么。”“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这是李佳娟的微信签名,也是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守。生活中的李佳娟时刻以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总是不遗余力地伸出援手。在同学们心中,她是值得信赖和依靠的人。
2018年6月,她为了帮同学办理一项紧急事务,冒着高温酷暑,多次往返独墅湖、天赐庄校区。虽然走在东吴桥上时汗如雨下,但是想着能帮同学解决问题,她的内心是畅快的。同学们都说,每当自己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就是找她帮忙,也知道她一定会竭尽全力。她的一位室友曾不小心扭伤了脚,导致骨裂打石膏卧床休息。在室友康复的三十多个日子里,李佳娟像家人一样,给予了无微不至的照顾。石膏拆卸后,她又忙着搀扶室友每天做康复锻炼,瘦弱的她成了结实的“拐杖”。室友康复后感激地说:“为了照顾我,你累得更瘦了。”她却笑着摆摆手,认为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担任学生骨干的李佳娟,始终通过自身的努力与实践,积极探寻学生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平衡点。她认为,两者可以相互促进,学生工作中所得到的锻炼,在学习、学术方面也能够运用;学习、学术上的思维和方法,对学生工作也有所帮助。正因如此,她始终保持着对学生工作和学习的热情。
她多次担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全国性学术会议的会务工作者。有一次会务筹备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她和老师一起,反复梳理会议细节,连续几天忙碌到凌晨一两点才休息;作为党小组组长,她将纷繁复杂的支部工作处理得井井有条。在支部交流活动中,为了将支部建设经验汇报得精彩、生动,她在求教老师、同学的基础上修改汇报稿10余次,最终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支部党员交口称赞。身边朋友都让她好好休息,别那么拼。她认为,虽然累,但是自己有成长,有收获,那就不算累,这是她作为一名学生干部的格局,更是作为一名学生党员的情怀。学习生活中,她勤奋钻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自2016年10月7日起,在老师的建议下,她每天坚持阅读、撰写至少800字的读书笔记并定期与导师进行交流。两年多的时间里,她每天将撰写的读书笔记发到导师邮箱,从未间断,至今累计撰写读书笔记110余万字。“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她认为,阅读是一种习惯,将会成为自己学习生涯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领悟,才能不负韶华,为前行提供动力;才能身体力行,为周围人树立榜样。
从“坚守初心的信仰传播者”到“助人为乐的同学贴心人”再到“积极向上的前行奋斗者”,李佳娟同志用自身的行动诠释了初心不忘、向善向上的不懈追求,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守与担当。苏州大学新媒体中心
素材来源:党委组织部、苏大党员之家微信公众号
整理编辑:张东润